护肤品的消费,开支不算小。有些姐妹甚至为了某个护肤品,省吃俭用好几个月,但总是遇到买了大钱买到小作坊的三无产品的情况,这种情况很多人自认倒霉。其实这种情况可以避免,只要在包装上好好鉴别,就能看破绽,少吃闷亏。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何通过成分表,辨别产品正不正规,如何抓住成分表的一些漏洞,进而辨别产品是否靠谱。
成分表名字不规范
在我们的生活中,很多成分也有"假名字",比如玻尿酸、果酸、A 醇,这些我们熟知的昵称,在成分表里其实根本找不到它们的身影。因为国家规定,中文标签中的成分名称必须按照国际通用命名方式进行命名。如果你在产品包装的成分表中。发现了"昵称",例如用玻尿酸代替透明质酸,那就要注意了,这个牌子可能犯了规范性错误,甚至不是正规品牌。
不能说美白、保湿因子
出现“美白因子”“保湿因子”这种字眼绝对是错误的,谁知道美白因子到底是哪种成分?美白成分多的去了,烟酰胺、光甘草定、维生素C……这样写能通过了国家相关部分审核吗?用脚趾想想都不可能啊!而你却买到了,那就真要小心了。
不能使用修饰词
为什么经常会看到成分表会出现修饰词?像这样的修饰词还有这些:“法国**提取物”、“有机**提取物”等,其实这些都是不允许的,正确的表达只能是“**提取物”。
很多姐妹在购买护肤品的时候,由于看不懂成分,就失去自己判断的能力。当你看得懂成分表的时候,你就更容易 辨别“三无”产品,挑对适合自己的产品!